2023年11月15日,2023-2024年第三期北大-早大合作研究交流会在williamhill官网成功举办。本期交流会的主题是“东亚视角下国际法的当代议题”,早稻田大学国际部部长 Elwood Kate教授、早稻田大学法学院须纲隆夫教授、早稻田大学法学院吉田曉永讲师、北京大学法学院陈一峰长聘副教授以及两校的十余名师生参加了交流会。两校师生从东亚视角出发,围绕国际基本理论、条约法、武装冲突法等重要的国际法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williamhill官网副院长董昭华致开幕辞。她对早大师生的到来表达了欢迎与感谢,并祝愿本次交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两校之间的联系更加深厚稳固。
早稻田大学法学院须纲隆夫教授就“国际造法中的建设性对话及其条件”做主题发言。他以日本废除死刑为例,讨论了日本政府在缔约国报告制度下与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之间的磋商情况,从而解释了人权的普遍性与地域性之间的紧张关系,强调建设性对话的重要性。他提出,灵活的态度、共同前提、必要的议程设置和真诚的意图是建设性对话的必要条件,因此他主张,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现有的缔约国报告制度还有改进的空间。
北京大学法学院陈一峰长聘副教授就“作为科学的国际法”做主题发言。他回顾了国际法作为一门学科发展的历史,强调国际法有其独特的专业视角,尤其是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他认为,近年被提出的“国际法的社会科学方法”实际上是基于美国法学界对于国际法的形式主义传统的长期怀疑,其风险在于通过赋予经验和数据以真实性,将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客观化,从而巩固和合法化现有的社会结构和秩序。因此,我们应该谨慎对待此类方法,不能以“技术科学主义”代替作为科学的国际法。
早稻田大学法学院吉田曉永讲师就“东亚视角下的条约退出”做主题发言。他认为,现有研究很少关注亚洲国家条约退出问题的国内面向,相关讨论主要是在欧洲学者间进行的。他指出,从目前的国家实践来看,亚洲国家没有由议会等立法机关批准条约退出决定的趋势,现有的国际法原则也未对条约退出的国内程序做出要求,但人权考虑可能会对条约的退出程序产生潜在影响。
在学生发言环节,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黄蓬北以国际强行法(jus cogens)的产生为主题,讨论了国际造法中存在的从契约到立法的趋势及其问题,并提出以国际社会契约理论提供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早稻田大学院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生DOYLE Ayaka从亚洲宪政经验出发,指出了在全球宪政主义中引入多元视角的重要性,即全球宪政主义更多地应该是关于国家宪法与国际法之间的关系和对话。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石雨阳通过对数据资产的定义和投资形式的介绍,讨论了双边投资协定下的数据资产的保护问题及相关的争议解决机制,提出应针对不同风险类型实行差异化的管理。早稻田大学院法学院博士生KIM Yangsun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武装冲突受难者救济与国家主权豁免之间的冲突进行了分析,她认为相关裁决和案件审理的情况体现出从“国家中心”向“受难者中心”发展的趋势。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汪家雨回溯了中立制度发展与形成的历史及其在世界大战和冷战中所面临的语境变化,包括集体安全机制的建立以及新的“正义战争”的出现,由此强调重新审视中立价值的重要性。早稻田大学院法学院博士生OHASHI Yoshimi通过对国际法院相关案例的分析,讨论了因违反国际义务而产生的国家责任问题,并由此指出,保证不重犯(non-repetition)与抵偿(satisfaction)义务下的措施区别并不明确。
在讨论环节,北大与早大师生就参会者发言中涉及的国际社会契约理论、学术视角多元性、国家主权豁免与人权保护等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分别陈述了参与这次交流会的心得与体会。其中,北大师生表达了对于远道而来的早大师生的欢迎,早大师生表达了对于来到北京大学校园参与本次活动的欣喜与感谢。两校师生均表示,持续性的对话将是有益的。
最后,早稻田大学国际部部长 Elwood Kate教授做闭幕总结。她肯定了本次活动在促进两校友谊、鼓励智识成果产出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对2023-2024年度第三期北大-早大合作研究交流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撰稿:汪家雨
照片:桑煜昊
责编:徐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