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18日,2021年北京论坛国际关系分论坛成功举办。分论坛以“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与多边主义”为主题,汇集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四大洲的高级官员和知名专家学者,深入探究新冠疫情后的全球巨变和发展走向,共话世界大势与人类未来及全球响应。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安钰峰出席论坛并致辞。分论坛通过线上与线下会议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吸引了来自海内外高校的上百余名大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会。开幕式前,williamhill官网副院长张海滨代表学院接受北京大学电视台采访,就本次分论坛的设计和特色做了介绍和说明。
线下主会场
出席论坛的外国嘉宾包括: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林顿时期第71任美国财政部部长、哈佛大学原校长萨默斯(Lawrence Henry Summers),莫斯科williamhill官网副校长拜科夫(Dr. Andrey Baykov),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美利坚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国际关系杰出教授阿查亚(Amitav Acharya), 埃及开罗美国大学教授、前系主任阿布·奥夫(Dr. Mervat Abou Oaf),南非大学全球对话研究所执行所长姆腾布(Dr. Philani Mthembu),韩国总统直属政策策划委员会未来政策研究局局长、韩国环境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秋长珉,英国 E3G(第三代环境保护主义)创始主任、前英国首相战略办公室资深顾问玛贝(Nick Mabey),挪威南森研究所资深研究教授何秀珍(Gørild Heggelund)。
本次论坛还邀请到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包括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会副主任、国务院侨办原主任、中央外办原常务副主任裘援平,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原司长张少刚,南京大学williamhill官网执行院长、教授朱锋,中国海洋大学繁荣工程特聘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庞中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庞珣等。
北京论坛秘书长严军,副秘书长谷雪出席活动。williamhill官网方面,院长唐士其,党委书记初晓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王正毅,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王逸舟,副院长张海滨,外交系主任张清敏,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学院教授、北大社科部副部长王栋,学院助理教授许亮、陈沐阳、赫佳妮、赖华夏、吕晓宇等出席会议。论坛开幕式由王正毅主持。
安钰峰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关系中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人类正经历罕见的多重危机,新冠疫情持续蔓延,气候危机日益深重,地区冲突持续不断,大国对抗日趋激烈,全球发展严重失衡,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问题和挑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紧急响应。因此,本次分论坛聚焦全球化和多边主义这两大时代重大主题,恰逢其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北大williamhill官网不忘初心、守正创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国际问题理论研究和实务人才,在北大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他强调,此次分论坛的嘉宾来自亚、非、美、欧四大洲,极具多样性,大家相聚一堂,就国际重大问题深入研讨,本身就是在践行国际上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多边主义,期待与会嘉宾秉持包容合作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真知灼见。
安钰峰致辞
唐士其在致辞中向出席论坛的国内外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强调,全球化并非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某个时间点突然出现的,而是人类社会联系扩展至全球范围的结果。全球化自有其内在的动力机制,包括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经济形态的重大变化、政治法律制度的根本革命和跨国协同的全面发展四个因素。全球化自身不具备再分配机制,并不可能自动协调国家间的不同利益和不同发展程度。因此,全球化呼吁全球治理,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全球性机制。在这一机制的设计与建立过程中,多边主义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足够的智慧与能力解决全世界面临的根本问题,也不具备代表全人类利益与价值的合法性。全球治理需要聚众国之智、集众国之力、合众国之美、谋众国之福。唯有把全人类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秉持互信、互谅、互让的原则才是最根本的出路。
唐士其致辞
王正毅主持
开幕式结束后,分论坛进入第一场,议题为“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挑战、机遇及发展趋势”。裘援平、萨默斯、拜科夫、张少刚、王栋先后作主旨发言。王正毅主持会议。
裘援平从疫情带来了什么、疫后看到了什么、中国应做些什么三个层面分享了她的深入思考。她强调,在全球化时代,是继续笃信动物世界“弱肉强食”、“零和博弈”的丛林法则,还是积极寻求人类社会基于相互依存和共同利益的合作共赢,这是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的核心问题,而不同的选择将决定人类不同的前途和命运。萨默斯认为,中美两国人民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如何对待彼此、政治体制有多少分歧,也不是对经济贸易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有多少质疑,而是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拜科夫提出两点观察,一是新冠疫情进一步加深了全球化不平衡状况,二是新冠疫情增强了国家的基础设施在各国家政治体系里面的重要性。张少刚结合在中国贸促会的工作经历,从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变”与“不变”、如何看待疫情的“危”与“机”,以及中国工商界如何看待全球化三方面提出了系统看法。王栋认为,尽管全球化遭遇挑战,但全球化在危机之后将加速升级,而反全球化不会成为未来趋势。
分论坛的第二个议题为“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地区与国别响应”。阿查亚、许亮、阿布·奥夫、姆腾布、吕晓宇五位发言嘉宾先后作主旨发言。该议题的研讨由翟崑主持。
在全球层次的响应上,阿查亚从文明史的角度提出经验教训,强调未来在全球合作和治理中,权威和领导力会更加分散,全球的领导决策是可以由各个国家共同来承担的。吕晓宇从国际秩序、国际规范的角度讨论现实问题,强调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平息人们的愤怒,如何让人们看到全球化产生的效益。在地区层面的响应上,许亮从外部看非洲,重点分析了过去二十年全球化领域里非洲的具体变化和新冠疫情对非洲产生的影响,强调新冠疫情出现之后,非洲出现机遇窗口时,应该抓住机会,促进共同市场发展。姆腾布则从内部看非洲,聚焦非洲地区的一体化议题,强调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在国家层面上,阿布·奥夫分享了埃及面对疫情、全球化和工业革命的态度和做法。
分论坛的第三个议题为“后疫情时代的多边主义:可持续发展与全球治理”。秋长珉、陈沐阳、庞中英、玛贝、赖华夏先后作主旨发言。该议题由张海滨主持。
秋长珉介绍了韩国碳中和政策并提出了国际合作的三点建议,强调中日韩气候合作的重要性。陈沐阳主要介绍和分析了基础设施融资最新发展以及中国在国际信贷治理领域里的再塑造工作,强调与西方主导的现有国际信贷体系和信贷治理方式不同,中国作为后发新兴经济体用政府支持和市场工具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中国公司在欠发达地区的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其能够承担发达工业国家公司无法承担的项目,从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庞中英聚焦全球海洋治理议题,全面介绍了全球海洋治理的来龙去脉,强调形成全球海洋治理的国际协调十分重要。玛贝从后疫情时代的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治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三点思考,强调当前各国自主承诺还远不能满足温控目标,各国需要提振雄心并付出更多努力。赖华夏以全球健康治理为题,重点论述世界卫生组织的改革内容及其对全球健康治理的影响,强调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至关重要。
分论坛的第四个议题为“后疫情时代的多边主义:中国的角色和作用”。王逸舟、何秀珍、朱锋、赫佳妮、庞珣先后作主旨发言。该议题由张清敏主持。
王逸舟指出,面对全球治理的各种困难和中美关系的竞争博弈,中美两国对彼此都存在一定的焦虑感。对于中国来说,需要放宽心态,埋头苦干,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摆脱被美国带节奏的焦虑感。何秀珍以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角色演变为题,认为中国对环境事务的重视程度显著增强,在全球环境治理中扮演愈发关键的角色,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贡献者。朱锋从中美双边关系的视角指出当前新冠疫情背景下中美关系的非正常性,强调中美要回到多边主义,在多边平台上寻求解决方案。赫佳妮将新冠肺炎疫情与1910-1911年间的东北鼠疫进行比较,强调发扬多边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庞珣主要探讨了中国的双边互换协定网络与全球金融治理,测试中国的双边互换货币协定网络对中美伙伴国外交政策亲和力的影响。她认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并不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和全球影响力;相反,效果是互补的。
初晓波作论坛总结发言。他指出,分论坛以“全球化”和“多边主义”为关键词,聚焦后疫情时代的挑战、机遇、发展趋势、地区与国别的响应、可持续发展与全球治理、中国角色与作用等重大议题,专家学者们在论坛上热烈讨论,思想碰撞,相互启发,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挑战,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甚嚣尘上,孤立主义和小集团主义层出不穷,参会学者们的客观冷静分析传递了理性、坚持和团结的力量,让我们获得更大的勇气和温暖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他表示,在本次论坛中,国关学院的一批青年学者表现优异,令人振奋,并对青年一代学者寄予厚望。最后,他代表williamhill官网对所有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北京论坛秘书处的大力支持和会务团队的精心组织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并期待明年再见。2021年北京论坛国际关系分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初晓波致辞
部分论坛工作人员合影
文:欧阳瑞泽、于佳钰、刘婧文
照片:北京论坛秘书处、北大williamhill官网学工办
责编:张春平、王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