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日,北京论坛(2023)国际关系分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顺利开幕。分论坛以“不确定时代的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为主题,汇集来自亚洲、欧洲、美洲与澳洲的知名专家学者相聚燕园,深入探讨不确定时代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之策,共话变乱交织的世界形势与人类的未来发展前景。
大会现场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安钰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潘江,外交学院院长王帆,中国人民大学williamhill官网院长杨光斌,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高祖贵,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世界卫生组织原助理总干事、北京大学全球卫生研究院院长任明辉,北京语言大学williamhill官网院长贾烈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琪,williamhill官网院长唐士其、党委书记初晓波、副院长董昭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外交学系主任张清敏,北京大学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主任、williamhill官网教授庞珣,长聘副教授刘莲莲,助理教授陈沐阳、徐沁仪,巴黎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院长阿兰查·冈萨雷斯(Arancha González)、阿尔伯塔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菲利普·雷诺(Philippe Rheault)、副所长王佳,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授戴欣媛,韩国环境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秋长珉(Chu Jangmin)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本杰明·古德史密斯(Benjamin Goldsmith),柏林自由大学助理教授托比亚斯·伯格尔(Tobias Berger)等国内外嘉宾出席论坛开幕式,150多名海内外高校学生与社会各界人士参加论坛。开幕式由williamhill官网副院长张海滨主持。
张海滨主持
安钰峰代表北京大学作大会致辞。他首先对国际关系分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对各国学者的参会表示热烈欢迎。安钰峰在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深度动荡变革期,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显著上升,采取全球集体行动、加强国际互信与合作刻不容缓。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全球性挑战,中国坚持推动、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他表示,长期以来,北大williamhill官网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近年来,在保持原有学科发展势头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和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二级学科,在国际问题前沿研究与全球治理人才培养领域取得可喜可贺的成果,为北大双一流学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期待williamhill官网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继续深化国际学术交流,与国内外著名学府和重要智库通力合作,共建高水平国际问题研究学术共同体,谱写北京大学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安钰峰致辞
唐士其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的主题设置源于对国际关系的深刻调整和变化的关切。他认为,人类文明创造伊始就陷入某种悖论,人类组织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既为创造各种秩序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也可能成为摧毁一切秩序甚至人类文明自身的破坏性力量。因此,人类需要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和深刻调整。破解全球治理的困境需从观念与机制两面着手,一方面要增进信任与理解,深化共同体意识,把人类的共同安全作为人类一切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强化和创新国家之间、非国家行为体之间,以及多方主体间的沟通、协商与协调机制,超越国家中心主义和单边主义,提倡互利互谅互让的天下情怀,构建包容性、互惠性的全球治理机制。唐士其最后表示,北大williamhill官网今年5月成立了北京大学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致力于融合多学科视野和跨学科方法,推动全球风险的协作性、前沿性研究,寻求创新数字全球治理方案,欢迎未来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士参与其中,服务国家、社会和个人在高度不确定时代的安全和福祉。
唐士其致辞
潘江在致辞中围绕“不确定性的内涵和特征”与“如何在不确定时代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全球治理”两大问题展开分析。他指出,二战以来,国际上各类突发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性一直存在,但近年来,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更加密集高频爆发,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不确定性成为国际形势的鲜明特征。这一现象背后,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第一,伴随着不确定性上升的是世界经济增速的下降。第二,不确定性上升现象反映了利益诉求多极化的内核。第三,不确定性由短期现象转化为长期趋势的风险正在上升。潘江强调,如何在不确定时代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全球治理,这是各国必须面对并回答好的时代课题。一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观,以团结反对分裂;二是要坚持平衡协调、普惠共赢的发展观,以交流促进发展;三是要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以合作弥合分歧。只要坚定信心,携手向前,必将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精彩的新篇。
潘江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分论坛进入第一场,议题为“全球化与深度不确定性:重拾信心和重建信任”。阿兰查·冈萨雷斯、杨光斌、菲利普·雷诺、贾烈英、高祖贵、庞珣等六位嘉宾先后作主旨发言。王帆主持该场研讨。
王帆主持
阿兰查·冈萨雷斯指出,面对当今世界极化和碎片化现象严重的现状,可从国际机构的再平衡、普遍性价值观的更新、国际行为者的角色以及叙述方式的转变等四个方面探索破解之道。她认为,当前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是恢复信心,让世界更加稳定,未来更加美好。
阿兰查·冈萨雷斯发言
杨光斌强调,从天下观的角度看全球政治和世界政治,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现象并非全球化退潮,而是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确定的世界中,中国的确定性来自于中国自身,中国以发展自身而改变世界。世界体系已经成为多元主义、多中心主义格局,需要不同于西方的新国际关系理论来加以解释。
杨光斌发言
菲利普·雷诺指出,应对国际不确定性,有必要解决国内经济不平等的问题,以便能够降低国际的不确定性。经济不平等是各国都面临的普遍问题,美国的财富分配不均导致了政治上的极化现象,而国际合作的成功往往很大程度依赖于国内政治生态。他希望未来各国可以同舟共济,建立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
菲利普·雷诺发言
贾烈英认为,国联为我们留下丰富遗产,当前大国协调失灵使得联合国面临巨大困境。我们应当坚持安理会的改革,加强功能性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高度关注NGO的作用。关于如何促进国际组织的作用,他提出,一是提高国际组织的灵活性,二是大力增加资金和资源,三是强化国际组织的领导力。
贾烈英发言
高祖贵认为,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的世界源于三大方面,一是技术优势的竞争日益激烈;二是更多的国家注重务实层面探求各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能力;三是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不约而同地从自己的传统去寻找治理好本国的思想理念。因而,我们需要处理好加强合作与尊重多样性的平衡问题。
高祖贵发言
庞珣重点介绍了北京大学全球风险政治分析实验室正在进行的重点研究项目,围绕概念、战略、度量和政策展开,探索如何进行能力建设以应对和适应充满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风险的当今世界。她提出,建设稳健性、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这四大支柱能力,探寻将竞争与冲突转化为协调与合作的具体能力,从而可衡量,以便提供有效的政策和行动指导。
庞珣发言
分论坛的第二个议题为“面向全球与未来的决策与政策:增强国际组织的能力”。任明辉、冯仲平、戴欣媛、刘莲莲四位嘉宾先后作主旨发言。该议题的研讨由张清敏主持。
张清敏主持
任明辉认为,公共卫生是一个风险多且不确定性强的领域,国际组织需要在公共卫生领域发挥更大的效能。但新冠疫情暴发后,世界卫生组织的应对是无力、迟缓、碎片化的,暴露出原有《国际卫生条例》的滞后性,以及部分国家没有让世界卫生组织介入疫情应对的政治意愿。因此,需要制定新的法律工具、建立更加强大的卫生融资平台,对全球卫生治理体系进行必要合理改革,提升全球卫生治理体系效率,更好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任明辉发言
冯仲平指出,在新的世界格局演变过程中,中国和欧洲作为影响世界未来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各自的态度与世界观对未来世界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分析了欧洲形势与中欧关系的现状,并认为中欧的共识在于多边主义是全球治理唯一的出路,我们需认真思考如何在双方分歧不断情况下,与欧洲加强交流合作,铸造合作的世界。
冯仲平发言
戴欣媛在发言中探讨了什么是国际秩序,谁在挑战国际秩序,在什么问题上挑战国际秩序,以及其前景发展等重要问题。她强调,没有能强化国际组织的灵丹妙药,但采取务实行动和措施有助于改善国际组织效能。事实上国际合作还是越来越受到重视,仍需对未来抱有信心。
戴欣媛发言
刘莲莲在发言中分析了全球治理视角下的认知前提、应对全球治理赤字视角下的中国多边方案、全球治理多边方案的基本逻辑和构成要素以及比较视角下中国多边方案的可能贡献。她认为,未来的合作愿景是异中求同、实现多元共存,奉行更为务实的渐进主义,保持地域包容、兼具时代的开放性和延展性。
刘莲莲发言
在每一场议题结束后的互动环节中,现场听众踊跃提问,与会嘉宾积极回应,会议交流气氛非常热烈。
4日上午,分论坛还将围绕“深度不确定时代的国际合作:新挑战与新机遇”、“有效管控危机和不确定性: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适应性和韧性机制”等两大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大会嘉宾合影
文字:高婧雯
图片:北京论坛秘书处
责编:王雨濛